自限溫電熱帶國家標準技術要求
2012-8-4   來源:   瀏覽:7804
			
自限溫電熱帶國家標準技術要求
5.  技術要求
5.1導體
由多股絞合的鍍覆鎳層的銅線組成。一般應符合GB/T3956導體線芯第2種的規定。
5.2芯帶
5.2.1形狀與尺寸
芯帶的斷面一般為啞鈴形或扁圓形,其寬度為6mm-12mm,厚度為1.5mm-3.0mm,偏差不超過規定值的10%,包覆導體的發熱電阻體材料最薄處不得<0.2mm
5.2.2熱延伸性能
交聯后芯帶的熱延伸試驗按GB/T2951.5進行,在規定的溫度和載荷下,芯帶材料的熱延伸率,低溫型≤175%,中溫和高溫型≤150%,冷卻后永久變形≤15%
5.2.3芯帶的PTC強度
芯帶的PTC強度(K)應≥104。
5.3絕緣與外護套
5.3.1絕緣材料
絕緣材料可用PE、Teflon FEP、Teflon PFA等。應按使用工藝條件不同選用。
5.3.2絕緣厚度
絕緣厚度為0.5mm-1.2mm,其最薄處的厚度應不小于規定值的90%。
5.3.3外護套厚度
外護套厚度為0.6mm-0.8mm,其最薄處的厚度應不小于規定值的90%。
5.3.4絕緣機械性能
絕緣的拉伸強度見表1。
表1 絕緣的拉伸強度
| 電熱帶系列 | 拉伸強度/Mpa | 
| 低溫型 | ≥10.0 | 
| 中溫型I 中溫型Ⅱ | ≥10.0 ≥12.5 | 
| 高溫型 | ≥20 | 
5.3.5絕緣熱老化性能
在高于最高承受溫度15℃的老化箱中老化168h,老化后的拉伸強度變化率≤20%,斷裂伸長變化率≤20%。
5.3.6絕緣與外護套材料的燃燒性能
絕緣與外護套材料的氧指數應≥27。
5.4成品自限溫電熱帶
5.4.1自限溫電熱帶各種系列及主要參數
自限溫電熱帶各種系列及主要參數見表2。
表2電熱帶各種系列的主要參數
| 系列 | 最高維持溫度/℃ | 最高承受溫度/℃ | 標稱功率/(W/m) | 
| 低溫型 | 65 | 90 | 5~40 | 
| 中溫型I 中溫型Ⅱ | 85 105 | 110 130 | 10~50 20~60 | 
| 高溫型 | 135 | 160 | 20~80 | 
5.4.2工頻火花試驗性能
自限溫電熱帶芯帶包覆絕緣后,按GB/T 3048.9規定,工頻5kV火花試驗不擊穿。
5.4.3耐高壓交流電性能
自限溫電熱帶耐高壓交流電試驗的條件參見表3。
表3耐高壓交流電性能
| 額定電壓/V | 承受電壓/V | 技術要求 | 
| 36 110 220 380 | 1 600 1 600 1 760 1 760 | 5 min不擊穿 5 min不擊穿 5 min不擊穿 5 min不擊穿 | 
5.4.4防水性能
成品自限溫電熱帶試樣浸入室溫水中48h后仍可達到5.4.2耐高壓的要求。
5.4.5絕緣電阻
每米成品自限溫電熱帶的絕緣電阻不低于20MΩ。
5.4.6低溫彎曲性能
在-20℃下,自限溫電熱帶彎曲二次后表面無開裂。
5.4.7最高表面溫度
額定電壓下,自限溫電熱帶最高表面溫度:低溫型不高于85℃;中溫型不高于120℃;高溫型不高于150℃(對于最高維持溫度高于135℃的高溫型自限溫電熱帶不在此范圍)。
5.4.8起動電流
額定電壓為220V時,各系列自限溫電熱帶在0℃和10℃時的起動電流見表4。
表4 自限溫電熱帶起動電流
| 系列 | 標稱功率/(W/m) | 起動電流/(A/m) | |
| 10℃ | 0℃ | ||
| 低溫型 | 15 | 0.5 | 0.6 | 
| 25 | 0.8 | 1.0 | |
| 40 | 1.0 | 1.2 | |
| 中溫型I | 15 | 0.6 | 0.7 | 
| 35 | 1.0 | 1.2 | |
| 50 | 1.3 | 1.5 | |
| 中溫型Ⅱ | 30 | 0.9 | 1.1 | 
| 45 | 1.6 | 1.8 | |
| 60 | 2.0 | 2.5 | |
| 高溫型 | 40 | 1.6 | 1.8 | 
| 60 | 2.5 | 2.7 | |
| 80 | 3.0 | 3.5 | |
5.4.9熱穩定性能
5.4.9.1試樣在熱穩定測試儀上經冷熱交替循環試驗后,功率不低于標稱功率的90%。
5.4.9.2冷熱溫度及交替循環次數參見表5
表5 冷熱溫度及交替循環次數
| 電熱帶系列 | 冷端溫度/℃ | 熱端溫度/℃ | 循環次數/次 | 
| 低溫型 | 0±0.5 | 90±2 | >600 | 
| 中溫型I 中溫型Ⅱ | 0±0.5 | 110±2 135±2 | >500 >300 | 
| 高溫型 | 0±0.5 | 170±2 | >300 | 
5.4.10成品電熱帶的防爆性能
應符合GB3836.1,GB 3836.3的有關規定。
5.4.11屏蔽層
屏蔽層采用鍍錫銅絲或其他金屬絲編織,編織層應均勻,表面應平整,完整地覆蓋于帶體表面。單根金屬絲的直徑在0.12mm~0.15mm之間,編織層覆蓋率≥85%。
			
				
					上一條:自控溫電熱帶標稱功率與啟動電流變化說明  
				
					下一條:電纜的內護套護層工藝特點
				
			
			


















